一、课程名称:农田水利学实验、
Farmland Water Conservancy Experiments
二、课程编号:1601104
三、学分学时:0.5学分/8学时
四、使用教材:《农田水利学实验指导书》,自编教材
五、课程属性:实践教学/必修
六、教学对象: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本科生
七、开课单位:水利工程实验中心
八、先修课程:土壤学及农作学;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;水力学;农田水利学等
九、教学目标:
通过实验课程,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,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,同时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。
十、课程要求:
通过本课程的学习,要求学生掌握不同灌水方法的特点、技术要求,尤其是微灌系统的特点,掌握常规测试仪器的使用,能够测试土壤基本参数。
本课程教学环节的具体要求为:提交一份实验报告,包括实验的原始数据、数据的分析图表和实验结果。
试验要求每个同学动手动脑,认真观测物理化学现象,按表格作好记录。对试验结果认真分析整理,书写实验报告。实验报告务必书写整洁,图表清晰,分析正确,发现数据有不合理之处,应给出数据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。对照试验结果与所学知识,进一步对基本知识进行理解,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。实验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动手亲自参与实验的全过程。
十一、教学内容:
实验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:
第一讲 土壤渗吸实验(2学时)
内容提要:
①观察水在土壤中的入渗过程及测定渗吸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;
②根据土壤渗吸速度公式(考斯可加夫公式和菲利普公式),通过试验资料,反求土壤水分运动参数;
③熟悉试验装置的等压面工作原理和测试方法。
重点难点:实验原理的理解;土壤渗吸速度变化规律的解释;实验初始条件的控制
注意事项:排水阀和进水阀不能漏气打破水室真空条件、土柱中装土高度要适宜
教学方法:讲授、实验和讨论
第二讲 微灌系统演示实验(3学时)
内容提要:
①了解微灌技术发展现状和最新动态;
②了解微灌系统的组成、形式及技术优缺点;
③了解不同微灌形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;
④了解微灌自动化原理。
重点难点:微灌自动化原理;不同灌水器的水流特点;变频器等控制装置
教学方法:老师介绍、学生动手操作、观察和讨论
第三讲 微灌设计均匀度实验(3学时)
内容提要:了解不同灌水器的出流特点和性能参数;熟悉微灌设计的步骤和方法;了解管道水头损失对均匀度的影响;了解灌水均匀度的测试和评价方法
重点难点:压力和流量的调控;管道的适宜布置形式
教学方法:老师讲授、实验和讨论
十二、实践环节:
实验课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,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,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过程,对原有实验进行改进。另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,提出自己设计的实验构思,进行创新性实验。
十三、教学参考:
1、参考教材
郭元裕主编,《农田水利学》,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,1997年第3版
《农田水利学实验指导书》,校内教材
2、参考文献
李远华主编《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》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,1999年第1版
《微灌实验指导书》校内教材
《微灌工程技术规范》SL103-95
3、网络资源
http://www.irrigation.cn/扬州大学农田水利学教学网站
http://netc.nwsuaf.edu.cn/jingpin/irrigation/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灌溉排水工程学精品课程网站
http://microirr.3322.net/微灌信息网
十四、考核方式:
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态度、独立思考、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给定平时成绩,占总成绩的50%;根据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给定其余50%的成绩。